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陪伴失智家人創造明日的記憶  

原著作者:林煜軒醫師                                             轉載自心靈園地

「接手爸爸的存款簿,就好像拿走他最後一份男性尊嚴。」為人女、為人母、為人妻的淑惠忍不住繼續抱怨:「我大哥只會出一張嘴,從小爸媽最寵他,但他都沒來看過爸爸。所有的照顧責任都落在我們姊妹身上,他都不知道,我們為了照顧爸爸,不但辭掉工作,還快被逼到離婚了。每次說要在家庭會議好好討論,結果也不過是全家大吵一架罷了。」

國民健康局公佈了"台灣老化地圖",台灣人口老化速度比歐美快得多,而目前全國已經有23個鄉鎮(區)是「超高齡社區」。衛生署長也提醒,老化海嘯來了!隨著人口高齡化,失智症也逐漸增加。家中長輩記憶力逐漸退化時,家人的角色也會發生變化:當必須為媽媽洗澡或幫爸爸更換內衣時,通常會令做子女的感到不自在;特別在台灣的社會中,常常是媳婦照顧失智的公婆,更容易感到尷尬。照顧失智症的專家提出了以下的經驗談,建議家人可以運用以下的技巧凝聚家庭的力量:

家庭會議:好的家庭會議有幾個大家都要遵守的重要基本原則:每個人都必須出席、不能打斷任何人的發言、每個人都必須傾聽別人的發言。當家人的溝通陷入困境時,尋求專業的諮商師、社工師、醫師協助家庭會議是很有幫助的。

責任劃分:傳統觀念常常認為應該由長子奉養父母,但家人通常無法平均分擔照顧責任。當你不是主要照顧者時,你仍然可以與照顧者保持密切聯繫、避免批評家人,因為批評通常不會帶來建設性的改變、尊重並承認必須有主要照顧者做最後的決定,並且可以承擔尋找協助的工作。

兼顧工作:很多人辭掉工作後全職照顧家人後,壓力反而更大。因為全職照顧會比有工作時更孤立、受到更多限制。有些孝順的子女發現,找個品質優良的照護機構,不論對他們自己或是失智的長輩來說,都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隨著長輩記憶的退化,家人必須承擔越來越多的新責任,有些可能令人感到悲傷痛苦,有些則會豐富我們的人生經驗。當失智長輩逐漸不再有任何回憶時,家人與他共創的明日記憶,將是黃昏裡最美好的光陰!

Q&A 躁鬱


Q:
該如何與患有躁鬱症的丈夫相處?
大概所有躁鬱症狀都出現了: 失眠, 亢奮, 過度幽默, 節奏快速, 好管閒事
, 過度自信 (面對即將要考的在職專班認定一定會考上, 且未曾見他看書),大方慷慨, 下決定超快且不是身邊的人可更改的, 聯想力強, 想法卻有些天馬行空, 話多, 性欲大增, 易怒及敵意 (只對親密家人, 日前才對二個孩子 (五歲及五個月大的嬰兒)動手, 昨天還揚言要打我, 並認定我們都是吸血鬼專門花他的錢)
才三週就己經花了近十萬元 (肯定日後的日子會更難過),上述症狀自結婚以來, 每年都在過完農曆年後開始, 最明顯的症狀是突發的不明所以的脾氣, 在破壞家具或罵人之後會離家二三天, 回來之後就要我為他的破壞行為或傷害行為負全責,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他, 尤其他在婚後至今己經外遇換了第十個女人了 (他認為外遇是我無法配合他隨時而起的性慾造成的 (沒有前戲且不考慮小朋友是否在場),也認定我不是他要的聽話的女人),不知道, 只感覺到再下去二個小孩可憐, 而我也快成為憂鬱症患者了!

A:
看過妳的問題後,心中有很多感觸,的確,不只是妳,很多家裡有一個燥鬱症的患者,情緒起伏不定,又常做出不合理的要求,而這卻是自己當初所深愛的人,日子一定過的很痛苦,不知怎麼辦才好。

以目前的知識來說,還沒有明確的知道倒底是什麼原因會引起燥鬱症。生物學的方法,用鋰鹽,顛通,帝拔顛等藥物,也只能做到控制,而無法完全的痊癒。
病人的病情仍會反反覆覆。在輕燥期,他會顯得積極,能量充沛,能完成很多平常做不到的事情,由於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中,這些行為,常被認為是正向的行為。
但在燥期,會有過度的精力充沛,判斷力也有些問題,會導致本身以及周遭人生活社交上有很大的困擾。
一 般而言,這種燥鬱症長期下來都有週期性,陪伴的人,會注意到情緒的發展,如果慢慢的開始出現過度精力充沛,過度積極時,就要注意,病人的服藥習慣有沒有改 便,是否私自減藥,或藏藥,個案可能開始產生燥期,須積極與治療者連絡,是否須調整治療計畫。如果嚴重導致影響到日常生活,必要時,須送醫院治療,調整藥 物。住院,除了提供病患一個保護性的環境外,對家屬也可以提供喘息的機會。冷靜下來,重新出發。

除了積極的尋求治療外,家屬的心理建設也 很重要,很多醫院都有家屬座談會,或者家屬團體,提供精神病患家屬間互相的支持及經驗分享。網路上,我們的心靈診所,也有提供類似的功能的地方,那就是同 病相憐,有很多關心精神疾病的人,過去曾經詢問過照顧上,或者疾病上的問題,可以尋找看看,透過這些經驗的分享,可以有些收穫。

妳除了與治療者討論以外,也可以加入醫院的家屬團體,以及我們的心靈團體,透過團體的力量,一起來對抗這長期的疾病戰役。

Q&A 人際關係


Q:
我面臨學業與就業問題。目前是專科生肄業、結業。
雖然在學校有申請學雜費減免了三成。(殘障輕度),但我覺得花費還是很驚人,
在一、二年級時我真得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藥物也時常不穩定我的症狀。所以我在校成績很差,除了三年級狀況較好外,必修課程被當了八科以上,然後要暑修,每天面對的都是不一樣的同學,而且我也很討厭每次都是不同的人、不同的老師、不同的教室,這我很難去適應。

所以暑修我繳了錢去了幾次就沒再去了,我打算不再去學校上課。
辛苦經營的三年級的夜間專科生活,也沒有半個朋友,只剩下離開時的一句句的:「BYEBYE!」這樣根本就沒辦法建立起友情。
至於有以前的同學會,我也不想去,不想破壞別人對我的優質男生的印象,現在的我24歲滿,自從發病來過了十年的強迫症、和社交畏懼症的生活。

A:
關於學業部分,聽到你不打算去學校上課,我覺得很可惜,雖然可以了解那樣子上課壓力很大,但放棄辛苦三年的學業,畢竟是一項損失和挫折.不知是否還有挽回空間?
你提到可能受強迫症和社交畏懼症的影響,不知在這方面你所接受的治療如何,如果效果不好,是否有考慮包括藥物和心理治療同時進行呢?
如果還能同時和學校老師(學生輔導中心)一起商量對策,是否更能增加信心?當然對很多學校來講,這不容易.尤其是夜間部,但不管怎樣,希望能多想辦法,不輕言放棄.至於同學間的感情,本就無法強求,多半仍需靠自己去爭取,去多接觸.其實除同學外,如能有其他管道認識一些朋友,也是很重要的社會支持網絡及資源.
你提到不想破壞別人對你的優質男生印象,可見你相當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
但希望不是太過在意而變得不願去面對他人,如果是社交畏懼症,我所知道現在也有不錯的藥物可幫忙,當然心理輔導也會有幫助的.

至於就業工作的問題,現在景氣不是很好,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專長和興趣,文憑固然重要,臨場表現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必要的話,也可透過心理輔導及治療去發現自己的未來.

Q&A 人際關係


Q:
如何拒絕別人, 又不讓場面難看?這是我最近一直在學習的課題

很奇怪的是,我跟未婚夫最近剛好碰到兩件事情,都跟該如何拒絕人有關,
不知道是因為我們兩人平常表現得比較軟弱還是怎樣,
或者說我們總是想說中國人嘛重情面,拒絕得很模糊,
總覺得兩件事情的當事人,好像都不很明白我們拒絕的意思,
還一直不斷的要求我們幫他們我們不想做的事情,
(其中一個人竟以朋友名義要求到我家住宿數個月)
我真的不懂也感覺很傷心,朋友怎麼可以不顧我們的感覺,
而想要利用我們的客氣來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
對於這樣的朋友,我們當然就慢慢敬而遠之,
但是發現不只一個人對我們有過分的要求時,
(另外一個則是家裡沒車所以每星期都要求我們開車去幫他們搬家啦!
載她們出去買東西啦)真的開始檢討我們是不是有什麼地方做錯了,
所以讓人覺得我們很好欺負?尤其他們常會利用中國人講感情,
請我們吃飯啦, 說我們是多好的朋友啦之類的,
然後暗示說他們何時需要幫忙之類的,害我們不好意思拒絕,
現在我們也學乖了,不再去接話主動幫忙,但是這樣感覺我們好無情,

A:
人際關係、人際互動,的確是一門不簡單的功課,一方面要想到對方的立場,但另一方面也要顧到自己的需求,對於人際界線,是需要逐漸地調整、拿捏。

遇到需要拒絕別人的時候,真的需要花一段時間來學習,就如同妳所提到的,如何拒絕別人,又不讓場面難看,這真的就是人際關係的藝術。

我們先從一個面向來看兩個極端,一端是完全以對方的需要為優先,如果要顧到別人的需求,那就是看對方需要什麼,盡量提供幫忙,但是這麼一來,自己的需求沒有顧到,甚至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另一端是完全以自己的需要為優先考慮,這麼一來,雖然顧到自己的需要,別人卻與不會想要接近。而現實的情況是,要做到兩全其美,要顧到自己的需求,又要讓對方滿意,是不可能的事,我們得先承認這樣的事實。

事實上,很少有人是處在極端的一頭,我們多是在兩端之間遊蕩,就妳的情況看來,在過去,妳是比較偏向幫助朋友多一些、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後面,(至少從朋友的觀點來看是這樣)而漸漸地,妳想要往另外一端移動,希望拒絕掉那些不合理的要求,這就是一個改變的過程了。

改變是一段歷程,從舊的習慣變成新的習慣,也需要適應,一來,妳對新的反應方式很陌生,以前也許不常拒絕別人,但現在開始學習不主動接話,同時卻會覺得這樣做很無情,
甚至是不是會擔心以後朋友就越來越少。但是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有一天妳不考慮朋友的立場就要朋友幫忙,但妳的朋友真的沒辦法幫忙而拒絕了妳,妳會從此不跟他往來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是不是要重新檢驗這份人際關係呢?

另外,別人對於妳的改變也需要花時間去適應,在一開始,他也許會認為過去的妳會幫忙,現在卻被拒絕了,會覺得不太適應,甚至妳已經表示拒絕了,他還一再地要求,那是因為朋友還是和以前的妳在互動,等到要過了幾次之後,才會真正知道妳有所改變,才會和新的妳互動。

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

失眠 善用非藥物性治療 林聖軒

原著作者:林聖軒                                     (本文轉載自9月14日「人間福報」健康版)

淑華在路上巧遇好友美玲。

「最近睡不好嗎?」看到美玲又深又濃的黑眼圈,淑華忍不住關心地問。
「對啊,每天躺下去時就開始煩惱,明天早餐要煮什麼?便當來得及送嗎?孩子在學校會不會忘東忘西……,常常天亮了都沒闔眼。」
「聽起來,妳真的很用心在為孩子著想。」
兩行清淚從美玲眼中流了下來,「真的,但全家沒半個人體諒我的辛苦,總覺得我個性太過緊張,煩惱太多。我壓力真的好大,有次去看醫生,他開了一些安眠藥給我,不過聽說吃了會上癮,還會愈吃愈重,所以,縱然失眠都忍耐下去。」
根據睡眠醫學會統計,全台有三分之一的人曾有失眠的困擾;衛生署統計,台灣人每年安眠藥總量超過上億顆,加上很多藥都有成癮的風險,是重大的公共衛生議題。
有哪些非藥物治療失眠的小秘訣呢?目前許多專業心理諮商或醫師提供「認知行為治療」或「失眠團體」的服務,甚至是更深度的心理治療;也可利用「支持性心理治療」。
像美玲這種典型賢妻良母的個性,特別有責任感、放不下,該睡覺的時候還想著明天的規畫,這時候需要具療效的「認知行為治療」來調整她睡眠的情緒、鍛鍊放鬆的感覺。
而美玲是家中長女,從小,睡前就想著怎麼當大家的好榜樣,造成習慣性的緊張焦慮,這時就需要「長期心理分析治療」,從成長歷程中找到潛藏已久的癥結。
「支持性心理治療」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像淑華主動關心、傾聽美玲的困擾,又對她在家庭和孩子的犧牲付出給予肯定,就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療。
關心身邊親人好友的生活作息,說不定就能意想不到地紓解他們的失眠困擾。而深受失眠所苦的人,當善用社會資源,才能早日改善症狀。

Q&A 睡眠


Q:
近三週以來整天似乎均感覺睡眠不足, 又有些頭昏腦脹的感覺
晚上睡覺倒也還好.(工作上的壓力是挺大的)

A:
從你的信看來,主要問題是夜晚睡眠充足,但白天顯得沒有精神。
一般而言,睡眠六到八個小時,若睡眠品質良好,沒有做噩夢或者被人干擾,
應該充足,白天就不會感到疲倦。但是若一個人身體狀況不佳,工作壓力太大,
即使晚上睡的好,也會因為生理或者心理因素而提不起勁。
所以建議您:平常需要多運動,鍛鍊身體。適當調解工作壓力,如此雙管齊下,一定可以改善,您目前的情況。

Q&A 睡眠


Q:
我已經失眠有兩年以上, 原因是時常肩膀疼痛 脖子酸痛
而且入睡時間很長 約一個小時, 清晨約6點多就會醒來
就很難再入睡 白天時常頭痛 , 肩膀酸痛 , 心情很容易生氣及煩躁
目前想至醫院求診 但不知哪些醫院有專門治療失眠?

A:
依您描述的症狀,除了睡眠障礙,還包括有頭痛和肩膀酸痛,以及容易生氣及煩躁的問題。

概括地來說,您目前的整體症狀,比較接近「焦慮疾患」,臨床上常見的是「廣泛型焦慮疾患」。
這 種疾病的特色,包括生活中明顯而持續地過度擔心許多事情,導致對許多事情無法集中注意力,相對使得記憶力減退,也有可能影響睡眠,情緒顯得煩躁易怒。常見 的生理症狀則包括,頭痛或偏頭痛、頸部或肩膀的僵硬或疼痛、背痛或下背痛、以及自律神經失調的相關症狀(心悸、手抖、盜汗、便秘或腹瀉、暈眩等)。
這 類疾病的主要成因,常見於當事人在生活中負荷之事務超過大腦能負荷的總量,而且缺乏適當的身心放鬆的時間,長久下來,導致中樞神經的失調;再加上身體肌肉 習慣性緊繃(您可以自我觀察一下)或是有些習慣性的姿勢不良,導致身體的肌肉或筋膜產生慢性疼痛。治療上使用抗焦慮劑為主要治療藥物,再依病情,必要時提 供有助眠效果及其他緩解生理症狀的藥物。很重要的部分,則是要提供自己的身體及心靈適當的休息放鬆,最好一週有三次以上的常規運動,並且觀察自己是否存在 習慣性的緊繃或不良姿勢,以柔軟體操之方法協助肌肉放鬆等。

在台北的就醫資源非常的多,包括各大醫院的精神科或身心科的醫師,
都可以提供您完整的診斷與適切的治療。以上的意見僅供參考,專科醫師的整體評估會更貼切正確。持續性的失眠通常只是一系列身心失調的症狀之一。
切忌只是隨意在坊間自行購買安眠藥物使用,必須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對症下藥,並且提供完整的治療。

Q&A 睡眠


Q:
我已經有三年的失眠病史了,其間飽受痛苦與恐懼, 好幾次面臨精神崩潰邊緣,好想尋死求解脫.....
會發病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原因,只是一點功課壓力而以,一陣子就過去, 但真是叫我如此痛苦的,是我對失眠的恐懼,我常常覺得失眠是個魔鬼,
會奪走我的一切,讓我憔悴,虛弱,沒有了自信.....因為這樣的恐懼, 所以我一直沒有辦法安穩入眠,久而久之,變得有點精神衰弱....
這期間,好幾次我有了進步,甚至全癒,但我總是無法停止害怕, 去回想到因失眠而飽受折磨的日子,所以一再的發病......
這幾年,我只服用輕微的鎮定劑,藥量沒有增加,在醫生眼中,也算是好病人, 但是鎮定劑服用久了,效果不再那麼好,也常常感到虛弱疲倦....
我常常忍著痛苦不敢講,直到有一次告訴了醫生,醫生說我有了憂鬱症, 開百憂解給我吃,可是我不覺得有什麼效果,就停了,醫生也沒堅持開藥給我.....
每次我去醫院,不外乎是拿拿鎮定劑,醫生本來會幫我安排心裏特別門診, 但每次都是聊些五四三,對我的情況沒幫助,我就不去了.....
反正,我真的很煩,也不知道要不要換醫生,很多人告訴我,失眠就這是這樣,
看什麼醫生也不會好的,不過又是拿什麼安眠藥回來....我想也是吧!
因為我的醫生已算是嘉義很有名的醫生了,還不是幫不了我.....我只是想問,
像這樣的恐懼,有辦法靠藥物治療嗎?還是只能靠自己

A:
失眠的原因很多,例如憂鬱、焦慮,都會失眠。若未治本,只吃安眠藥,效果不好。憂鬱症的治療有各種模式,如心理治療、抗憂鬱治療、電痙治療、......等等,
百 憂解是很好的抗憂鬱劑,但對睡眠幫助不大,甚至會略為干擾睡眠,應可選擇其他對睡眠有益助的抗鬱劑。從信中看來,您現在的失眠及憂鬱皆未有效改善,建議您 仍應至精神科好好治療。嘉義地區多家醫院皆有精神科:如嘉義榮院、聖瑪爾定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等等,若對原來醫師較無信心,可換一位醫師徵詢第二意見 (second opi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