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如果你的恐慌症會說話


作者:江芝林醫師
「如果你的恐慌症會說話,你猜,它正在對你說什麼呢?」

在許久以前的年代,所有的精神症狀、乃至精神科的所有診斷,都被視是心靈對某件事的「反應」(reaction)。在這樣的觀點中,症狀只被視為是一種心靈淺層的現象,若我們把症狀當作問題的全部,則很可能搞錯了重點。治療者更重要的是需要思考並探索症狀背後深層的因素是什麼。這樣的觀點,有點像臨床醫師如何看待「咳嗽」這件事:做為一種症狀,咳嗽不會平白無故地就這麼發生,總會有某種致病原因存在:也許是你的氣管對空氣中的花粉過敏、也許是鼻涕倒流刺激了你的喉嚨,也許是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了發炎,或也許是更糟的原因,像是你的肺部有個腫瘤。總之,治療者不會輕易接受「症狀會平白無故地發生」這樣的陳述。

那麼恐慌症呢?我們能接受「恐慌症會平白無故地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這樣的想法嗎?

許多研究人員曾透過問卷或訪談的方式,請恐慌症患者回憶他們的恐慌症初次發作之前,生活上是否有經歷什麼重大的事件。大部分的研究結果顯示,恐慌症患者在疾病悄然上身之前一個月內至一年內,多半曾經歷重大的生命事件。事件的本質多半與「失落」有關,如親人的往生或突然生病等。

但奇特之處不在於這些生命事件居然存在,而在於這些生命事件在什麼時機、以什麼樣的方式展現它們的影響力。也許在開車中,也許在過隧道時,也許是與人談話到一半,甚至也許在睡夢之中,你的心跳突然莫名加速,你的胸口感到一陣緊縮,你的呼吸開始粗重,你的頭腦開始暈眩,這時你開始慌了,心想這一切是怎麼回事,你想鎮定、裝作若無其事,卻發現自己辦不到,緊接著更強烈的恐懼襲上心頭:我會不會要死了?我會不會要昏倒了?還是我快要控制不住自己了?

在那一刻,你彷彿被巨大的情緒海嘯捲入海底,但你完全無法察覺 (甚至過了許久之後才能隱約察覺) 引發這場災變的原因是什麼。

做為例行性的評估,我會請恐慌症患者回憶並描述他們首次發作的情形。縱使相隔已久,許多人對初次發作的回憶依然清晰無比。但當我問到發作前是否曾經歷什麼樣的壓力時,大多數人給我的答案卻是否定的 -- 他們就是無法想到任何可能造成恐慌的原因。少數人能告訴我最近生活上的確有一些壓力存在,但他們通常覺得這些事件應該不至於這麼嚴重。

真的是這樣嗎?我不認為。

一位病人曾向我分享她的經驗。她是一位家庭主婦,恐慌症曾經一度好轉過,但近年來又再度復發。在她偶爾與朋友在外聊天碰面的時候,恐慌總會莫名的發作,她因此更少外出,多半待在家裡。她這麼做,也許也正順了她先生的心意,多年來他總是希望她能安分守已,不要像過去一樣在外工作、拋頭露面。為此她們曾吵過無數場架,最後她屈服了,專心在家相夫教子。開始時她不知道恐慌的源頭,但她清楚知道自己並不快樂。直到她重新看到這些事情彼此的關連性、並做出改變時,她的恐慌症才開始改善。

或許恐慌症把我們內心所真正感到害怕、心理上感到困擾的事情,包裝成另一種型式 -- 一種強烈的身體不適 -- 讓我們無法繼續對此漠視下去。

有時一個人在恐慌發作時的內在語言,也有助於治療者尋找問題的源頭:害怕在發作時無法逃脫現場的人,或許在現實生活中正經歷著束縛與壓迫;懼怕在發作時孤立無援、孓然一身的人,或許在生命的早期曾經歷過難以言喻的孤獨;過度擔心在發作時造成旁人困擾的人,或許早已學會將他人的感受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如果你的恐慌症會說話,你猜,它正在對你說什麼呢?

仔細的聆聽、思考,你總會發現什麼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