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作者: 江芝林醫師 (轉載自心靈園地)
老先生被他的妻子帶到我的診間。妻子滿腹苦水:
「他喔!晚上八九點的時候就開始一直吃東西,說不吃東西睡不著。半夜睡不著也起來一直吃,有時候整晚都沒睡、都在吃!他的血糖、尿酸都偏高,偏偏飲食上他又不配合,怎麼說都不聽,現在已經得吃降血糖的藥了。真是被他煩死了…」。
老先生坐著椅子上,邊聽邊對我露出無辜的笑容。
* * * * *
另一位長期接受憂鬱症藥物治療的中年婦女,則這麼描述她的困擾:
「…每次吃了睡前的安眠藥還有抗憂鬱劑之後,就開始想吃東西。有時一覺醒來,發現冰箱居然空了,自己完全不記得是怎麼吃的。有時半夜吃東西的時候人雖然醒著,但過程記不太清楚,只記得怎麼樣都控制不住想吃的念頭…覺得自己這樣真的好糟…」
說到這裡,她不禁潸然淚下。
* * * * *
兩個人的「夜食」症狀,表面上類似,實際上是不同的情形。前者的飲食症狀發生時,病患的意識狀態是完全清醒的。後者的飲食症狀發生時,則伴隨著某種程度的失憶狀態。前者的診斷為「夜食症候群」 (night eating syndrome, NES),是一種晝夜節律功能的功能異常。後者則稱為「睡眠相關的飲食障礙」(sleep-related eating disorder, SRED),是一種類似夢遊的狀態,短效或較高劑量的安眠藥可能誘發或惡化此狀態。兩種狀態雖然可能同時並存,但一般而言病患通常以其中之一為主要臨床表現。
夜食症候群目前的研究性診斷準則,更進一步指出其相關臨床特徵,包括:晚餐之後的夜間進食量超過整天進食量的 25% (準則 A) 、進食時之意識及記憶清楚 (準則 B) 、白天起床後不想進食、晚餐至入睡間或夜間有強烈的進食慾望、入睡障礙或睡眠維持障礙、認為進食才能協助入睡或再度入睡的相關睡眠信念、夜間情緒憂鬱或情緒惡化 (準則 C)。準則 A、B 均需符合,準則 C 需符合 3 項之上,才符合夜食症候群的診斷。至於睡眠相關的飲食障礙,目前則無正式的診斷準則。
兩種狀況均可能造成個案嚴重的困擾及心理負擔。雖然症狀可能類似,但兩者的治療方式可能截然不同。夜食症候群的治療以睡眠衛教、輔以血清素回收再抑制劑 (SSRI) 為主,而睡眠相關的飲食障礙的評估及治療則較複雜,需先區分是原發性、還是藥物誘發所造成,才能確定接下來的治療選擇。若您有這方面的困擾,可至附近的睡眠專科醫師或精神科專科醫師處評估及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