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接納內在負向情緒是了解自我的第一步


文化制約我們反映負向情緒的能力
原著作者:心理諮商師/劉于華        轉載自心靈園地

每一種情緒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不論是正向或是負向的情緒均具有正向的功能,例如:在生氣的時候,就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內在身心需求狀態,情緒是心理內在冰山的生理浮現。像是一個人在後悔的時候,即是透露他的心理訊息,有察覺的時候,避免再次犯相同的錯誤。焦慮時就是使身心處於備戰狀態,避免危險。當我們開始接納自己的負向情緒時,就已經開始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負向情緒也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之一,重點在於我們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它、處理它。有些人不願意去處理與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有時是基於怕破壞關係,有些人則是不知該如何表達與處理,因為在東方文化中我們比較不被鼓勵去表達負向情緒,以免破壞人際和諧。
華人大多「以和為貴」,害怕負向情緒表達導致「人際衝突情境」
情緒反應是成長過程制約學來的,同時也是社會文化情境型塑出來的;至於情緒處理模式則大多是在關係中互動來的。華人大多「以和為貴」,害怕「人際衝突情境」。也因此,我們在表達自己的情緒舵所顧忌,或是壓抑到潛意識去,因此「顧忌甚多」。如此,有時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有負向情緒,ㄧ但累積到頂點時,有時以憂鬱或焦慮症狀表現出來。
同時,當我們尚未接納自己的情緒時,也會很難去理解別人的情緒與情感,這就是所謂的同理心能力。有些心理學家研究情感了解度,發現人們經驗自己感覺的清晰程度和了解自身感覺的程度,是屬於情緒的後設經驗,是一種反省的過程。這種能力愈高時,同理心愈強。有些人對自己的感覺會有困惑,在表達自己的情感上有困難,不能了解自己的感情。像這樣的人就很難用情緒來表達自己在關係中的同理心。
情緒的自我接納與抗壓能力的關係
如何處理負向情緒也是對抗壓力的第一步,當自己有很大的情緒起伏;或面臨著壓力時,面對與處理情緒問題是解決壓力的重要關鍵。有能力面對正向情緒,包括:喜悅、專注、自信,視一種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自信與自我接納、抗壓的能力,自我感的形成,因此會對自己的作為感到滿意;若沒有此能力,有時會因此不覺得有再去嘗試想出新穎和有用想法的必要,失去創造力。
面對與表達負向情緒包括:恐懼、罪惡、敵意等,可以幫助當事人接納現狀,有能力處理現實世界中與自我內在的衝突議題。因此,這樣才有能力發揮更大的創意去表達新觀點解決問題,激發更高的創造力。
合理的情緒管理並非情緒壓抑
合理的情緒管理並非情緒壓抑,當下情緒與自己的內在需求是一致的,才是情緒管理第一步。不是把負向的情緒表現出來就可以,雖然負向情緒發洩出來,可以抒解潛抑的心理壓力,有助於身心的內在平衡。透過一些深層心理歷程例如:諮商、心理治療、靈修或是自我修為,進一步更要加以接納、轉化、運用健康的心理機轉如「昇華」、「正向詮釋」、「感恩」等,我們逐漸轉為建設性的內在自我對話可以達到這些效果。因此,接納自己有負向情緒的事實,是表達情緒的第一步。也是心理治療或心理成長的基礎,可以由此而加以轉化成優質的正向動力,也是心靈提升的必經路徑。
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歷程,同時是一種主觀的意識經驗,產生於人與人、人與自己內在需求之間,往往與個人的過去經驗和個人個人對於該事件的認知評估有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