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以愛之名所包裹的情緒障礙

原著作者: 葉紅秀醫師

有位老太太失眠十多年了。問到睡眠情形,原來她白天還好,會和朋友聊天,幫兒子顧家,心情胃口都還可以,但一躺到床上就開始想過世的老伴,難過掉淚而睡不著。其實她的失眠就是在老伴過世後開始的。説到老伴,她的眼淚就掉下來:

「你不知道,我老公對我真的很好…我好捨不得…」

從事身心科臨床工作幾十年來,我經常在案主與其家人身上,看到聽到「愛」。關心不捨的愛,留戀在情人身上、停格在老夫老妻甚至其過往回憶、環繞著他們所不放心的子女、或年邁的父母…這些是正面表述的愛,令人感動。但往往其愛之深、之久、之痛,未必真對被愛者有益,自己卻因愛而憂傷或是因關心而焦慮,最終傷到自己的身心,恐怕也非其愛之人所樂見。

再說,很多時候,過度投入的愛反會造成被愛者的負擔,如前文所描述那種沉重的「共依存症」的愛,在身心科案主或其家人身上,也是普遍存在。最近在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的電影講座課程中看到一部很好的老片,「今天不回家」(1995年)。李崗與張艾嘉透過巧妙的編劇來呈現一位奉獻自己、關照全家之賢妻良母,其無微不致的愛卻是如何給家人帶來溫柔的錮桎!

片中丈夫對太太的納喊:「妳給我一點自由好嗎?」不正是提醒我們,健康的愛,就像跳一支雙人舞,要留給自己和對方滑動轉身的空間;要互相欣賞而不是緊黏在一起而看不到彼此!不論是夫妻或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其實過度的關愛除了帶來控制的感覺之外,也會讓被關愛者失去學習成長的機會,減損其自信,最後導致種種失敗而必需仰賴這位愛的提供者來拯救,如片中那位不負責的敗家兒子?

身心科門診中,只要醫師多花點時間和案主多聊聊,就會看到那隱藏在情緒障礙背後的糾纏不清的愛:來自某位或多位他人對案主的依附/控制的愛,或反之案主對他人之無法割捨的全心投入的愛。這「他人」通常是家人或親密伴侶。

「愛」有錯嗎?人世間一切的美好不都是因愛而起嗎?然而在愛人與被愛的過程中,若能享受珍惜愛的滋潤卻不過度彼此依賴控制,讓愛的關係像條長長的風箏線,一端拉著,另一端仍能翱翔天空,該放手時就帶著祝福放手,豈不美哉?

如何愛得恰到好處、不傷人傷己,是我們凡人一輩子都要學習修練的功課。若案主的情緒困擾與太多的愛或被愛有關,則治療師多會提醒案主去探討這個功課。相對的,在身心科門診也常見到的另一種情形,是隱藏在情緒障礙底下苦苦追求不到的愛:在句句指責的話語中,藏在怨恨底下,那份對「愛」的渴求~~這種情緒障礙與愛的糾葛難題更是複雜難解....或許需要另一篇專文來探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